2007年5月31日 星期四

e觀點(19)--真象..假象...

ERAearned runs average)只是假象
從過去到現在,不管它過去的中文名稱是「防禦率」還是「自責分率」或甚至是「每九局自責分」,
ERA都一直是我們在檢視投手能力的第一項指標,甚至被當作是最重要的指標。
但實際上,ERA卻是一個「過度偏坦投手」以及「對球隊沒有意義」的一個指標。

當然這與ERA這個指標當初的設計理念有關,
為了想要衡量一個投手的「純(pure)投球能力」,而不被其他因素所干擾,
所以在計算ERA時最重要的自責分(earned runs)上面,就出現很多的排除條件來限縮自責分的範圍。
很常見且大多數球迷也都知道的情況,例如:
二出局情況下野手出現失誤後所出現的失分,不管多少都不會計在自責分內(因為那是野手害投手)、
投手本身守備失誤而導致的失分也不計在自責分內(因為那不是投球能力,而是守備能力的問題)、
投手登板時壘上留有前位投手所留下的跑壘者,讓他們回本壘得分也不計在自責分內(那是前位投手害的)。

這裡不是要說ERA這個指標設計錯誤,
而是要說明這個指標如果用在衡量投手能力(不是投球能力)及對球隊勝敗上面,會出現失真的情形。

就好像一個野手,除了要衡量打擊能力之外,還同時也要衡量守備能力及跑壘能力一樣,
投手能力除了投球能力外,也還要考慮守備能力以及或許是更重要的「控制場面能力」。
說得白一些,就是一個主力先發投手,在投球過程中不可能不遇到隊友失誤,
但是如何將隊友失誤所產生對球隊的影響──也就是非自責分──降到最低,那也是一個必須具備的能力。
當然這種控制場面能力(減少損失壓低失分能力)會跟心理層面有關(如何不受隊友失誤影響投球心情),
但說回頭其實控制場面的能力也還是某一種層面的「投球能力」,
因為當隊友發生失誤後,不管是否已經因為那個失誤直接造成失分,
會不會繼續失分,關鍵還是要看投手的投球能否將下一個打者解決──就好像沒有正常時的那樣解決

但是這種能力,大多數時間卻在ERA上面因為非自責分的被排除而無法完全顯現出來。
也不要舉別人或國外的,就舉5/13郭勇志對誠泰那場比賽當例子:

八局上,牛隊僅以11:10領先1分,在一出局一壘有人時,
高瑋擊出二壘滾地球但二壘手鄭兆行卻失誤,然後郭勇志三振下一棒陳克帆形成二出局,
此時,熟知規則的球友們應該就會知道,如果沒有失誤這局就結束了,該局後續的任何失分都不會是自責分;
而接下來劇情相信牛迷應該也沒有忘記,
郭勇志接連被黃仕豪及陳致鵬打出二支安打,失掉3分,比數變成11:13,阿甘勝投飛掉,牛隊被逆轉。
郭勇志該場的成績是投1.2ERA0,但是請問這樣的ERA0「對球隊有任何意義」嗎?
這樣的ERA0可以說明他「該場投球能力」很好嗎?

當然鄭兆行失誤很不應該,也應該要負起部份失分的責任;但失分就完全跟投手郭勇志沒有關係嗎?
答案應該相當清楚
鄭兆行的那個失誤實際上並沒有「直接」失分,
後來的失分還是郭勇志並沒有辦法展現投球能力解決打者,被擊出安打而失掉的,
就每一位打者上來00壞時,對投手來說,都是一個fresh start(重新的開始),
投手只要能夠展現投球能力依然將打者解決,那麼就能將失分壓到最低,損失降低到最小,
這種能力,不也是我們在評量一個投手的能力時,相當重要的一個指標嗎?

容筆者再重覆一次,
前段的「這種(控制場面)能力」,大多數時間卻在ERA上面因為非自責分的被排除而無法完全顯現出來;
但是,卻可以在RA」(runs average失分率、每九局失分)這個指標上面顯現出來。

一個投手的RA,儘管並不完全是他的直接責任,但至少也是他「直接與間接責任的總和」
(即便因為野手失誤直接造成失分,也要該位投手先讓打者上壘才會發生,故仍有間接責任)
RA,也才能夠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出一個投手的比賽掌控能力;對於球隊的勝敗,也才有實質的意義。

否則,為什麼QSQuality Start,優質先發,先發6局掉3分以內),
不是先發投6局失3分自責分以內,而是投6局失3分以內呢?


RA來看,牛隊的三大先發誰是真象?誰是假象?
投手
IP
R
ER
ERA
RA
井場友和
59.33
31
15
2.28
4.70
剛雷
70.33
30
24
3.07
3.84
陽建福
42.00
20
15
3.21
4.29

現在,牛迷還會覺得開季以來表現最好的投手是井場嗎?
不過他先發時所得到的run supprot(得分支援)的確是牛隊最高的這就是真的了


除了RA外,投手的true outcomes(真實的成績)是什麼?
當然不會是ERA
也不會是WHIPH9,因為這都要計算被安打數,而只要談到投手的被安打,就會有BABIP的幸運值問題。
(關於BABIP,請參閱本站棒球教室中的投手數據)

MLB的觀點來看,投手的true outcomes只有RA(控場能力)及K9BB9HR9(投球的stuff)。


如果現在的蘇建榮是他的「真象」,那現在的陳志偉是?
筆者當然願意相信陳志偉是真貨,否則我不會從去年季中開始一直到今年季前預測都一再的看好他。
當然他現所交出的.333-1-26OPS0.795,打點是牛隊第2、聯盟第8的成績,相當程度的回應了我的期待,
而他近來火熱的表現也使得他的人氣直線上升,甚至有不少牛迷希望讓他直升第五棒來取代近況稍差的國隆。

但即便是如此,筆者還是不願意過度樂觀;因為對陳志偉來說,真正的考驗其實現在才開始:
打出好成績後,各隊會開始研究他打擊上的弱點;投手在投他時,也會特別用心的配球干擾他的揮擊節奏,
另外就是時序也開始進入台灣最炎熱的夏天,體能的流失速度會非常驚人的快,
這會讓沒有很多職棒比賽經驗的新人(或剛來台灣的洋將)在這個季節非常快速的進入疲勞期而打不好。
(雖說陳志偉是二年級生,但以他去年的僅1312打席的出賽數,等於跟新人沒兩樣)

遠的不說,去年牛隊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跟陳志偉是同一次選秀,還是該次牛隊第一輪選秀的蘇建榮。
也許去年下半季到現在一直不振的蘇建榮已經不容易讓人再想起他去年上半季末前所交出的亮眼打擊成績,
不過容筆者在這裡提醒大家,去年同期時蘇建榮的打擊成績是.323-2-11,全壘打甚至比陳志偉還多一支;
而且蘇建榮一直到6/17(他的第44場出賽)為止,打擊率都保持在.300以上。

而到今天(5/30)為止,陳志偉的出賽數是第33...

雖然站在一個評估選手能力的立場,個人還蠻有興趣想看看陳志偉突破低潮的能力及方法,

不過...還是不要低潮好了...XD

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e數據(14)--我沒有變成比較喜歡阿志喔..

加上這一篇,已經是我第四篇寫有關郭勇志的文章了,
怪了,我明明就比較喜歡國慶跟泰山的,可是怎麼會一直寫關於阿志的文章呢?

█ 郭勇志是「Jonathen Papelbon第二」?
MLB開季前的一大熱門話題,就是紅襪為了保護他們的超級新秀J.Papelbon,不讓他的手臂負荷量太大,
而準備將他轉回先發,讓他的手臂有一個固定的使用週期,以防止去年季末受傷那樣的情形又再度出現。
不過當然最後的結果有在關心MLB的球友們應該也都知道,
紅襪在春訓中試了好幾個可能人選,可是表現卻完全沒有達到要求,最後只好不得不讓J.Papelbon重操舊業
──但紅襪總教練T.Francona也說明會儘量控制不讓J.Papelbon負荷過大,若有連續數場的救援機會,會適時
的讓陣中也很有經驗的Setup-man M.TimlinB.Donnelly來收尾。

花了一整段在談J.Papelbon,或許有球友會問,這到底跟郭勇志有什麼關係?

相信老一點的球友們都知道,郭勇志業餘時期在國軍隊就是中繼後援投手(業餘並不會有專任CL),
但是他進興農後,卻一路都是以先發投手的角色來養成的──而紅襪的J.Papelbon在小聯盟中也正是如此。
也就是說,郭勇志在職棒階段養成的這一點上是與紅襪的J.Papelbon是一樣的。
因此,合理的推論郭勇志在「局數雖然沒有很多,但是連續出賽或是頻繁出賽」下,
有可能出現如同J.Papelbon去年季末那樣的疲勞甚至受傷。

有一個數據或許可以支持個人的這個想法:
郭勇志的投球成績在去年及今年,分別都剛剛好各有一次在前後月有著極為明顯的落差,
去年是八月跟九月,而今年則就是四月與五月;
而去年四月及今年五月的單月出場數,剛好就是他生涯單月出場數最多的二個月(分別是11次及8次)。
對於中繼或後援投手來說,除了局數外,還有一個很重要計算的負荷量的指標就是出場數,
因為對於中繼後援投手來說,實際的手臂負荷量除了登板的投球外,還要加上場邊練投待命的部份。
因此我們再以MLB的紅襪隊來例,如果為了減輕王牌救援J.Papelbon的負荷,有時連熱身都不會讓他熱。

前月
G
IP
後月
G
IP
H9
BB9
K9
ERA
WHIP
AVG
2006-8
11
15.00
2006-9
5
9.00
10.00
6.00
5.00
3.00
1.78
0.270
2007-4
8
9.00
2007-5
4
3.34
32.34
13.47
2.69
13.47
5.09
0.545

從上表中,就非常清楚的可以看出來,
郭勇志在「前一個月」出賽數較多的情況下,再「下一個」月表現就會走樣。

如果再對照本段一開始介紹的紅襪CL J.Papelbon會因為出賽數過多而導致手臂無法負荷的情況,
難道郭勇志是跟J.Papelbon一樣?
如果球威也是,那就太好了..XD

█ 原來我們的CL是這樣的投球心態?
還記得小葉在他1000場出賽得到單場MVP時訪問中稍微點到為止的郭勇志投球心理嗎?
雖說小葉從來都不是ID野球派的捕手,但是一向發言非常謹慎的小葉,相信應該也不是完全「無所本」。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所依賴、且從去年起表現真的有很大進步的CL郭勇志在不同投球情況下的成績:
(統計期間:職17-職185/6,共52場出賽、77局)

Status
W - L - SV - H
G
IP
H
H9
BB9
K9
ERA
WHIP
AVG
領先
1 - 0 - 23 - 5
33
46.67
32
6.17
1.93
7.14
0.90
0.90
0.186
平手
4 - 4 - 0 - 1
13
19.00
23
10.89
6.16
6.63
5.21
1.89
0.291
落後
0 - 0
6
10.33
13
11.32
4.35
4.35
5.22
1.74
0.310

從表格中就能非常清楚的看出,「原來我們所依賴的CL」只有在領先時才能依賴!
平手的時候照說也很需要他的戰力,但他卻好像只是一個平凡的投手般頂不住壓力;
而在球隊落後沒有救援機會時更是連一點戰鬥力都沒有。

以中職各隊目前的投手分工來說,並無法完全做到如同MLB球隊那樣細,
因此會出現比賽後段需要直接由CL上來把守最後一關的情形也並不會少,
整體來說,興農牛隊在運用郭勇志上面可以說是「沒有浪費的情況」
──在他52場出賽中共有46場是領先或平手的狀況,機率已經達到88.5%

即便是在MLB,如果比賽重要,而在比賽後段雖然落後但若也想要止住失分,也偶有直接派出CL的時候。
但從郭勇志的數據上就能看出,
我們的CL在球隊落後好像也提不起勁般的在各項成績(H9K9ERAOpp. AVG)上都是表現差的情況。

如果再將領先的狀況細分成有無救援成功機會的情況下來看郭勇志的成績,
就會更清楚的顯現郭勇志在投球心態上的問題:

Status
W - L - SV - H
G
IP
H
H9
BB9
K9
ERA
WHIP
AVG
/ 4
0 - 0 - 2 - 0
2
2.66
1
3.38
3.38
3.38
0.00
0.75
0.111
/ 3
0 - 0 - 4 - 0
4
6.00
4
6.00
0.00
7.50
0.00
0.67
0.190
/ 2
0 - 0 - 9 - 3
12
16.67
14
7.56
2.70
7.02
0.54
1.14
0.212
/ 1
1 - 0 - 8 - 2
11
17.33
9
4.67
1.56
6.75
0.52
0.69
0.150
/ >4
0 - 0 - 0 - 0
4
4.00
4
9.00
2.25
11.25
4.50
1.25
0.250

在有救援機會時表現都很穩健的郭勇志,
在領先超過4分沒有救援機會時的表現,就只顧著投三振而完全走樣了。

以上這些郭勇志的投球數據,都只從去年他專任中繼後援至今年的5/6為止,
也就是說,這是他「狀況好時」或是「正常時」所呈現的成績。
(並沒有將他在今年五月突然失控的投球數據完全納入的原因是為了要提高他投球心態研究的效度,
以免因為近來狀況不好而使得數據會有些失真)

小葉果然不會亂說話,而且,似乎也已經是說得很保留很含蓄了….

█ 誰說「所有的CL」最好只投一局?
看過MLB的球友們都會清楚的被灌輸一個觀念:
除非該場比賽真的關鍵或是情勢需要,否則最好讓CL只投一局;讓他們可以盡情飆出全力,不用擔心配速。
不過,就好像在學校中英老師在教美語的文法時,總是會出現的文法「例外」一樣,
我們家CL郭勇志的數據似乎正要告訴我們他就是這個例外:

Status
G
IP
H
H9
BB9
K9
ERA
WHIP
AVG
該場投球局數「1局以內」
27
26.33
33
11.28
3.16
9.82
2.80
1.64
0.295
該場投球局數「超過1局」
25
50.67
34
6.04
3.20
4.97
2.31
1.03
0.189

或許小劉教練該考慮讓阿志在9局前就開始登板?

不過話又說回來,依郭勇志目前好像「回到職15年冠軍戰那樣」的近況,不管是那一局都不太敢讓他上吧。